term paper...
因為還沒決定交不交
所以也還沒有開始寫
How to Write a Term Paper
PROCEDURE FOR WRITING A TERM PAPER
Study Skills Self-help Information
TERM PAPER ASSISTANCE(這個酷!)
07年春季班的選課計畫
當代社會學理論專題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四10-12)
本課程在於介紹當代社會學理論的相關發展與重要趨勢。不過,不同於古典社會學理論的正典化情況,當代社會理論的流派相當繁雜,可說百花齊放。為使同學在學習上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授課內容上將以最重樣且最核心的社會學理論發展介紹為主。在思想人物上將以Pierre Bourdieu, Michel Foucault, Nobert Elias為主。此外,並輔以相關的爭論議題,如:結構--行動,微觀--巨觀,現代--後現代。希望能透過相關主題的安排來讓同學進入並熟悉當代社會理論的世界。
第一週 課程介紹
第二週 Pierre Bourdieu,《實踐與反思》第一部分
第三週 Pierre Bourdieu,《實踐與反思》第二部分
第四週 Pierre Bourdieu,《實踐與反思》第三部分
第五週 Michel Foucault,《規訓與懲罰》第1-2章
第六週 Michel Foucault,《規訓與懲罰》第3-4章
第七週 Michel Foucault,《規訓與懲罰》第5章
第八週 Nobert Elias,《文明化的進程》(1)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Nobert Elias,《文明化的進程》(2)
第十一週 Nobert Elias,《文明化的進程》(3)
第十二週 葉啟政,《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1)
第十三週 葉啟政,《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2)
第十四週 葉啟政,《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3)
第十五週 George Ritzer,《社會學理論》(下)(微觀與巨觀)
第十六週 George Ritzer,《社會學理論》(下)(現代與後現代)
第十七週 期末報告討論(1)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討論(2)
主要參考書籍
1.Bourdieu, Pierre, 1998,《實踐與反思》,北京:中央編譯.
2.Elias, Nobert, 1998,《文明化的進程》,北京:三聯.
3.Ritzer, George, 2007,《社會學理論》(下),台北:巨流.
4.葉啟政,2000,《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台北:三民.
社會學名著選讀Selected Readings in Sociology(五2-4)
(1)選讀社會理論英譯經典,分析其論述結構
(2)提昇社會學理論素養,暨掌握原典涵義之能力
第一~五週:
涂爾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第六~十二週:
韋伯,《宗教社會學》
第十三~十七週:
1. 「比較宗教學導論—世界諸宗教之經濟倫理」,
文見:康樂、簡惠美 譯,1989,《宗教與世界:韋伯選集(II)》,遠流,PP.55-99.
2. 「中間考察—宗教拒世的階段與方向」,
文見:康樂、簡惠美 譯,1989,《宗教與世界:韋伯選集(II)》,遠流,PP.103-50.
第十八週:綜合討論
資訊傳播與社會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五8-10)
加強資訊社會理論基礎,奠基論文的理論面向。
資訊社會這個詞這幾年可能已經有些 "冷" 了,但仍然是了解當代社會的重要觀念之一。無論是對資訊社會興起這件事的樂觀派或悲觀派,都提供了學生一個研究切入的觀點。
我會指定Frank Webster寫的 "資訊社會理論" 作為教科書。
在課程的前半部,我們會以一個星期一章的進度進行閱讀與討論。
而期中作業,你必須告訴我如果你要做研究的話,你會使用哪一種理論?而不會使用哪一種?這是給大家練習理論的選擇與論證的機會。
在課程的後半部,每位同學都要上台報告自己的研究題目,以及你所要使用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這是一門奠基各位如何將理論運用於論文的課,如果你對理論的使用有疑問,或者你正在寫些與科技,階級,性別有關的論文,你就很適合來這堂課。
Frank Webster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society".馮建三譯,《資訊社會理論》,遠流。
當代社會學理論,大概都會有顧此失彼的遺憾。(很少有人能像鄧媽一樣洋洋灑灑的把從康得黑格爾以降的各個哲學家社會學家和人文地理學者等眾多論述都輪過一遍。)能有機會在課堂上讀布迪厄和傅柯,是件好事。埃立亞斯是這學期媒體與消費文化中聽到的學者,之後也買了兩本中譯著作,可以好好認識很不錯。葉啟政老師的著作大概是台大人都多少會引用的,或許也該看一看。
有別於這學期文化社會學的每週一篇指定閱讀,老師在社會學名著選讀這門課只選定三個主題,三篇文章精讀;不過目前還沒選定,涂爾幹和韋伯是先來當門神的。(我一直希望能選讀有關現代性或後現代的,不過只選三篇的話機率就低了。)
Frank Webster的《資訊社會理論》是比較久遠的作品了。社會學對資訊社會理論好像比較常提到Manuel Castells。昨天發現一本《質疑資訊社會》(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 Sceptical View),作者是Christopher May。還有,老師把星期五2-4節的課移到了8-10節,也就是週五下午四到七時;這…我是很希望有學生來選課,不過這個時段也未免太過詭異了吧!
***
網路讀書會:資訊社會學初探(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