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2, 2011

一點點參與觀察心得(被發現大概會出人命的那種)而且與論文無關

昨天的禮拜像是選秀的上半場,談的是〈馬太福音5:13-16〉。
很短的章節,也沒有難以理解的經文,24歲的傳道者用很淺顯的例子在講道。
好處是童嫗皆能聽懂,但缺人生歷練的反覆說辭,無法觸動我心。

當然,我才正式接觸這個宗教月餘,來教會時日也相當。
人沒認得幾個,除了牧師,我的"老師們",還有邀我來的醫師,其他成員不明。
所以關於這個教會的性質我不了解!

這位年輕的傳道者到底適合這個教會與否,應該不容我置喙才對 :-(

P.S. 不過,這就很像我們教師甄選的試教!!!

*=*=*=*=*=*=*

我在上一次禮拜的參與觀察中發現:

當代教會(有制度的宗教)組織能提供"疏離的現代人"在家庭、工作、人際等關係以外找到"與歸屬感""",還有可能"自我實現";其實很像是一種團體治療法

這些在原來的社會互動與人際關係中很難尋得的(說實在現在的工作職場、親友家庭,誰顧得了誰?!),都可以在這些組織中找到。甚至有人會不斷換教會,去尋找與自己調性相契合的安全避風港。

只是大家不用掛名牌,圍成圈圈面對面坐著,大聲自我介紹還要說出自己的問體與狀況,更沒有所謂主導的團體治療師。
唱詩歌用音樂或歌詞感染情緒,放鬆警戒;主講者講道隨大家各取所需,聽自己想聽進去的;向 主求自己想求的,也幫他人代禱。
禱告應驗了,感謝 主;不成功,就是考驗、試探,或時機未到,不該屬你、無法強求。
代禱的見證都是成功的,因為失敗的不會被記住。見證永遠是神蹟,否則怎會站上台去?!

可惜我對宗教社會學沒多大興趣,否則,這些參與觀察應該早有更深描的敘述,以及更邏輯推演的理論依據了。

No comments: